“箫韶九成”:辽博聚焦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发表时间:2023-10-06 15:55 展览标题“箫韶九成”取自《尚书·虞书·益稷》,据载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凰来仪。”《箫韶》相传为帝舜时的乐章,意为美妙的音乐可通神灵、降祥瑞。 中国古代音乐文物作为古代音乐文化的物质载体,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历久弥新,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。依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特征,此次展览分为五个单元,依次为:上古遗音——原始社会音乐、金声玉振——夏、商、周三代音乐、华夏正声——两汉魏晋南北朝音乐、燕乐大曲——隋唐音乐、雅俗同和——宋元明清音乐。 陈列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音乐文物,其中包括: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、春秋郑公大墓出土特镈、北宋大晟南吕编钟、《清乾隆大驾卤簿图卷》等重点文物。另外,还辅以丰富的图文内容和场景设计,充分运用多媒体展陈手段,多层次阐释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演变。 ![]() 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 1987年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贾湖骨笛通长23.6、上口径0.97~1.05、下口径1.15~1.45厘米,骨笛以鹤类动物的尺骨钻孔而成,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、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。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符号可见,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。经测试,它能吹奏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,为中国音乐音阶发展及七声音阶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,被誉为“中华音乐文明之源”。 ![]() 兔形陶埙 商代 1958年河南郑州市西郊纺织技校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通高5.3、长6.5厘米
文章分类:
文物资料
|